三湘沃野遍开肥田致富花
- 作者:
- 湖南农业杂志社
- 来源:
- 湖南农业杂志社
- 发布时间:
- 2025-04-09
- 阅读次数:
- 66304
三四月的三湘大地,草长莺飞,机器轰鸣,正是春耕如火如荼进行时,一片繁忙的景象。
趁天气晴好,记者走访益阳市赫山区、南县及长沙市宁乡市、岳麓区多个绿肥种植示范区,大片紫云英铺就的优雅紫色花海,与其中点缀的金色油菜花交织,相映成趣,自成乡村美景。
绿肥是指用作肥料的绿色植物体,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有机肥源,直接翻压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俗话说:“一年红花草,三年泥脚好。” 这是长久以来广大农民对豆科绿肥在农业生产中作用的总结,如今,这句古老智慧正在新时代的湖南焕发蓬勃生机。
紫云英
紫云英是湖南最重要的绿肥作物,此外还有油菜、苕子等。2024年,全省绿肥种植面积640万亩,这一抹抹跃动的生态底色,正在书写着湖南农业绿色发展的生动答卷。
激发土地潜力,带动生产效益
在赫山区衡龙桥镇千亩紫云英基地,农机手正操作旋耕机进行绿肥还田作业。随着机器的缓慢前进,大片紫云英、油菜被压入田中,留下混着青草味的泥土芳香,化作下季粮食作物的肥料。
绿肥还田
“绿肥通过生物固氮和活化土壤养分,可减少20%~40%的化肥用量,这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还减少了化肥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推动农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聂军边指稻田边介绍。
绿肥含有大量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经腐解缓慢释放出来,是一种长效优质有机肥料。种植绿肥,是推进农业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耕地地力,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节本增收的重要途径。
南县普绿园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今年在流转的地里种了200多亩绿肥,正是盛开季节,紫云英烂漫,油菜花人高。踩进田里,泥土松软。随手拔起一蔸紫云英,带出的土呈黑色,根系上布满了白色的小点点。聂军告诉记者,这就是根瘤菌,生物固氮主要就靠它们。
紫云英根瘤
合作社负责人董彬种植绿肥已有两年,开始只是想试下效果。种植之后,土地变软了,水稻长势良好,千粒重也高了,产量也增加,米的销路也不愁,价格还比一般的要好。她觉得这些成效和种植绿肥不无关联。
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相关负责人介绍,稻田正常种植的紫云英亩产量在1500~2000公斤之间,全部还田的话能减少1/3的化肥投入,折合现金50元左右,还能提升作物产量约10%、提升作物品质,一举多得。
激活乡村业态,带动综合效益
在赫山区优享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果园里,粉色的桃花在树上应季怒放,紫色的紫云英在树底下随风摇曳。
负责人刘世兵从2021年开始在园子里种植绿肥,没想到带来了奇效。冬季绿肥在开春长出来后,浓密的紫云英抑制住了杂草生长,草都不用除了。如果不种绿肥,为保证绿色生态采摘园品质,他不能使用除草剂,每个月都要请人把全园的杂草人工清除一次,一个人一天才能完成2亩。光这一项,他上百亩的果园就省去了一大笔费用。
不仅如此,绿肥还减少化肥投入,能提升水果品质,紫云英花期正值果树开花,更是为果园增添了别样美,让进园的游客感觉舒适很多。他还准备在果园里种植夏季绿肥印度豇豆,这样一整年下来都有持续的生态肥料供应,且不用费力除草。
岳麓区长沙能翔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林胜强种了一辈子的水稻,他接触绿肥是在二十多年前,懂得能带来减肥增效那些好处。如今流转100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这两年又重新开始种上了紫云英。
在他的地里,紫云英茂盛、健壮,看着产量就很高。大片的紫色花满布在山脚下,阳光照射下,远远望去像紫色的海洋。田间有几头牛正悠闲地吃草,一幅乡村山居图映入眼中。
紫云英花海
“在春天的晴好天气,来这边旅游的人很多,车子把乡村路都堵住了,我们每天都要派人在各路口指挥交通。”当地街道工作人员眉飞色舞地讲。
绿肥既不与粮食作物争地,又不与粮食作物争时,反而可以弥补冬季农闲时的荒凉景象。开春时季,紫花烂漫,是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增加了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家乐的生意,增加了经济效益。
顶层政策支持,促进绿色发展
"每亩有绿肥种子补贴,加上农业农村局全程技术指导,种绿肥也有了动力。"宁乡种粮大户周好武指着连片盛开的紫云英告诉记者。他去年晚稻才开始种,也了解到绿肥能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成本、增加作物产量,在他承包的1100多亩地里全部都种上了。
绿肥生产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和长期性,恢复发展绿肥必须依靠行政推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自2012年湖南出台《关于恢复发展绿肥生产的意见》后,省农业农村厅相继制定了《到2020年农作物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施方案》《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实施方案》,将绿肥种植作为化肥减量增效的一项重要措施,每年制定《全省绿肥生产指导意见》,引导全省绿肥生产。
近年来,湖南通过财政补贴、技术推广和示范创建,绿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24年,省级财政安排绿肥生产专项1200万元支持洞庭湖区27个县市区种植绿肥80万亩,开展了绿肥生产“百千万”示范工程,做到县有万亩示范区、乡有千亩示范片、村有百亩示范点,创建绿肥示范片1690个,面积达138万亩;依托2025年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整合3300万元用于支持浏阳、宁乡等33个粮油生产县市区的绿肥生产。
站在绵延的紫云英花海边上,省土肥站相关负责人说道:“这些绽放的绿肥,既是滋养土地的‘营养剂’,又是带动乡村旅游的‘润滑剂’,还是改良生态的‘美容师’,更是农民增收的‘理财师’。”
展望未来,湖南的绿肥生产将继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农民意识的提高,绿肥的种植面积有望进一步扩大,也将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更多绿色力量。
来源:湖南农业杂志社 叶素丰
编排:张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