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为农业提质增效
- 作者:
- 湖南农业杂志社
- 来源:
- 湖南农业杂志社
- 发布时间:
- 2024-04-22
- 阅读次数:
- 50673
谷雨时节,春将尽,夏将至。气温逐渐升高,万物生长加快。
走在浏阳市沿溪镇沙龙村万亩蔬菜基地的大道上,两旁的钢架大棚鳞次栉比,棚内孕育着“绿色希望”。该村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交通便利,有蔬菜种植面积将3962亩,村域内集中了16家专业蔬菜合作社,有绿色食品认证企业8家,认证产品23个,还有一批正在认证中。
沙龙村的蔬菜种植大棚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近年来,在大健康理念的推动下,消费者对于绿色、安全的农产品亲睐不已。沙龙村的蔬菜产业也乘着东风,走上了一条品质优、效益好的发展大道,带动农户增收,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大丰收。
提质,带来品牌效应
“不打除草剂,坚持用人工除草”是罗纪平的执着,尽管这年头人工紧张且费用年年看涨。
“为的就是产品质量能上得去,能卖得好。”他创立的浏阳纪平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当地规模数一数二,主打绿色农产品红薯尖。合作社在种植过程中严守绿色种植标准、严控产品质量,于2022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如今品牌效应逐渐体现,产品供不应求。
浏阳市沿溪镇沙龙村新丰蔬菜专业合作社更是把自己的当家绿色产品菜心直接卖到了澳门。合作社负责人周福初种菜心种出了心得,邀请专家作技术指导,通过改进种植技术、改良土壤、优选种子、引进科技等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手段,让菜心品质大大提升,口感又嫩又脆,受到市场欢迎。
绿色食品菜心
2023年,新丰与中国澳门蔬菜批发商会签定供销协议,是行内为数不多的有此资格的几家之一。
沙龙村书记罗平春介绍,沙龙村看到了市场对于绿色产品需求的商机,总结反思后,知道要把产品质量提上来,创立出自己的品牌才能打开更广阔的销路。通过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粘虫板、杀虫灯等绿色投入品,保证了产品生产全程经得起“绿色考验”;对出村的农产品主动进行农残检测,拿起手机对包装上的二维码一扫,检测结果一目了然;还升级了配套设施,运用了喷灌、滴灌,实现水肥一体化。
产品质量上来,销路逐渐打开。
如今,16家合作社实现“一社一品”,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品牌,村里在长沙海吉星市场专门开设了销售门面,全年每天天都有沙龙品牌蔬菜外运。
“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提升了产品美誉度,蔬菜产业走出了高质量发展道路。”镇人工主席陈经如是总结。
增效,带动农户增收
政府主导,合作社主力。沙龙村请专家把脉,对空气、土壤、水质进行一系列改造和控制,达到“创绿”的基础条件。
由产量到质量,由质量到产值。绿色创建,不仅带来了品质提升和品牌效应,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陈先平,浏阳市先平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有几十年种菜经验的“老把式”。他种出的丝瓜品质好、口感好,在2021年进行了绿色食品认证。种植期间极少打农药,要用也只使用绿色食品种植规程中允许使用的生物农药,还会定期改良土壤。他的丝瓜售价能比同类普通产品高出30%左右。
“当然会续展,绿色食品可是市场上响当当的品牌!”在被问到绿色食品认证到期后会怎么做时,陈先平自豪地回答。
绿色种植方式带来的生态平衡和地力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都能得到保障。不只陈先平,罗纪平的红薯尖、周福初的菜心都能有比同类产品卖出更高价的底气。
另外,种植绿色产品的过程中采用有机肥、生物农药等环保方式,不再需要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直接降低生产投入成本,从另一方面带来效益。
农户在合作社务工
蔬菜产业的兴旺富了种植户,也辐射带鼓了周边村民的钱袋子。村民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每亩地可以获得700元的租金。同时,他们还能在蔬菜基地实现“家门口”务工,年收入多的能有3万余元。
“村里的合作社常年有几百人在这务工,甚至还有外省的村民常驻于此,每年支付的人工工资少的几十万元,多的上百万元,给村里带来了不少收入。”罗平春说。
据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至2023年底全省有绿色食品3571个,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为提高农民收入和乡村产业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来源:湖南农业杂志社 叶素丰
编排:张友义